金秋八月,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的内蒙古敖汉旗,百万亩谷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微风轻拂,谷浪翻滚,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在广袤大地。
近日,“看禾选种”助力“敖汉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暨谷子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在内蒙古敖汉旗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农业专家学者、种业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齐聚一堂。他们深入谷子种植基地,参观小米大数据中心,走访小米企业,共同为敖汉小米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指引方向。
位于敖汉旗黄羊洼镇黄羊洼村的谷子新品种科研科技展示基地,虽占地面积仅200亩,却堪称谷子品种的“大观园”。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12个省、15个科研院所的87个谷子新品种,涵盖了早熟、中晚熟、高抗逆、优质专用等多样化类型,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种质资源库。这些品种代表着我国谷子科研的前沿成果,为敖汉旗谷子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强大的“基因库”。观摩团成员穿梭其间,对不同地区的谷子品种进行细致比对和深入研讨,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敖汉旗下洼镇河西村的“敖汉旗万亩有机溯源谷子示范基地”,同样备受瞩目。该基地地处北纬42°优质粟黍黄金种植带,依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的自然禀赋,为谷子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基地严格遵循有机农业标准,构建了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观摩团成员在基地内,时而抬头观察谷穗的生长情况,时而俯下身子仔细查看谷子根部的长势,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今年的产量进行预测。
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科技赋能的道路上,敖汉旗针对谷子种植的关键环节,积极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精量穴播将条播改为穴播,每亩8000穴,每穴5 - 7粒种子,有效解决了人工间苗难题;通过覆盖黑色地膜抑制杂草生长,替代了人工除草这一繁琐环节;机械分段收获采用“先放片后捡拾”的机械化流程,取代了人工收割。同时,敖汉旗谷子生产实现了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播种作业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是推动了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如今,当地百亩、千亩、万亩种植大户普遍涌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敖汉旗下洼镇万增号村万亩谷子示范片,经内蒙古农牧厅组织专家测产,亩均单产达到了1303斤,这一成绩创造了内蒙古谷子万亩片的最高单产纪录。
敖汉旗谷子基地通过有机种植和溯源管理,显著提升了小米品质,推动了“敖汉小米”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攀升。其标准化管理模式如星火燎原,带动了周边农户踏上规范化种植之路,成为了产业振兴赋能乡村发展的典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产谷子6亿斤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谷子生产基地,因此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如今,“敖汉小米”品牌价值达到282.41亿元,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敖汉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矿物质,生产出来的小米口感柔软、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深受消费者喜爱。
敖汉小米不仅是美味粮食,更承载厚重历史文化。敖汉旗史前文化源远流长,有7种可追溯到1万年前且未断层的史前文化。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距今8000多年,比中欧早2700多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