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永城市刘河镇王楼村高粱种植基地,一行行穗红秆翠的高粱迎风而立,籽粒饱满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也映红了田野。多台收割机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一派繁忙景象。
“有了好农机,收割就是快。”看着新购置的收割机穿梭收获,王楼村种粮大户赵鹏乐呵呵地介绍,连日来,他根据自家900余亩高粱成熟度,对条件合适的地块进行了集中连片收获。
“高粱耐旱耐涝、管理简单,在今年雨水过多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高产。”看着实打实的数据,赵鹏脸上溢满了喜悦,算了笔账:今年的高粱毛粮价是1.1元,平均亩产1200余斤,增收妥妥的。
地头上,一股股高粱籽粒流水般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逐一倒入等待装车的2辆大型货卡上,它们受雇于订单企业进行“地头收购”。多年来,刘河镇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以“订单种植”模式,在该镇王楼、尹楼、郭洼等村重点发展矮化特优高粱种植产业,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种植前按照企业需求确定亩数,从供种到收获、从管理到销售都不用愁。”赵鹏介绍,趁着好天气收割,这些高粱无需晾晒,地头装车后直接送达四川、贵州的订单企业生产白酒,“明年高粱有个好行市,订单规模拓展到了3000多亩,又是个丰收年”。
让赵鹏踏实的,是一条田间连接车间、高粱“物尽其用”的成熟产业链条。
在王楼村西侧,农田到堆场间行驶的青贮货车排成了长龙。高粱田内,高粱穗收割完毕,余下90多厘米的高粱秆、叶依旧苍翠笔挺。多台青贮收割机穿行其中,不断“吞入”高粱秸秆,粉碎后向侧方青贮货车车厢“吐出”秸秆碎末,随后拉往堆场卸下,经过打捆机扯撕、去土、打捆等工序,最终成为一捆捆30余公斤的方形秸秆垛。
“这些秸秆已经被企业下了订单,用于制作畜牧养殖饲料。”永城市双桥镇魏洼村秸秆经纪人刘功受当地养牛企业委托来到刘河镇收购高粱秸秆进行青贮。“高粱秸秆又高又硬,粉碎还田成本高。而我们青贮不收群众一分钱,每亩还倒给20元,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刘功说。
“秸秆卖了省心省力,我家的都被宁夏养殖企业收购青贮了。”在刘河镇郭洼村,士伟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士伟介绍,他种植的700余亩高粱已经收获完毕,经过增肥、旋耕,眼下正在保养农机,就要进行种肥同播。
郭士伟表示,高粱产量稳定、便于管理,自己连续8年种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当下,他已经与订单企业达成了协议,预计明年种植高粱2000亩以上。“高粱种好了亩产1400多斤,今年价低毛粮每斤仍达到1.1元,比种玉米每亩多增收三四百元。”谈及收益,郭士伟喜上眉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永城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鼓励、引导群众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适度发展杂粮、蔬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20余万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呈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钱”景,铸就了镇强民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